国有景区门票降免,转型如何突破门票经济壁垒?

 

国有景区门票降免已成趋势

作为在旅游景区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人员,张立明对云南旅游景区的发展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对他来说,或许那是一份从业者的情怀,是一份旅游从业人员的责任。在就爱聊沙龙的现场,张立明侃侃而谈,他认为,不管从国家层面的政策还是省里边的要求和相关政策精神,国有景区降免门票无疑已成今后景区发展的最大趋势。对于国有景区应何去何从?他思考良多。

据张立明介绍,今年暑期前,他以云南景区协会市场营销专门委员会主任的身份带着云南各重点景区的人员奔赴成都、重庆举办了两场重要的云南旅游景区推介会,反响热烈,也无疑成为今年暑期几大景区游客量实现增长助了一把力。

张立明认为,实际上,政府要求景区降价的对象是很明确的,现阶段主要指的是国有重点景区,而从各种信息来看,最有可能是先从国有5A级景区开始降低门票价格,而且时间会很快,有消息称会在今年国庆节前,第一批国有5A级景区门票价格将会率先调整,具体相关的事宜以政府文件为准。他建言,在实施国有景区门票降免政策的同时,政府应更多地给予这些景区过渡的时间,多给予一些政策上或者资金上、资源上的一定扶持,让这些景区度过阵痛时期。

把握机遇 突破门票壁垒

张立明分析道,全国的旅游景区运营能做到持平的都不多!由于景区投资大,周期长,运营成本高等因素,亏损面是比较大的。门票的降免趋势对于传统景区来讲,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同时,机遇就在于不断寻找增加收入的其他渠道,以往很多国有景区依赖于门票经济,难以突破门票壁垒。因为对于很多景区来说,八九成收入都来自于门票,有部分景区能达到收入五成左右来自于门票,另外五成则来自于其他渠道;其实,景区的运营成本相对固定,在涨门票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收益的很快增长,但是,票价也不能无限制的上涨,市场的接受程度是有限的。再者,毕竟很多景区也具有公共资源属性,不能一味涨价,而应该由市场调节、政府定价两个方面加以控制。因此,在降免门票的趋势面前,旅游景区的经营者应该更多考虑如何提升改造和调整产品结构,通过创新的手段实现其他渠道的收益,实现边际利润的最大化!

在张立明看来,国有景区和民营景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国有景区体制机制不够灵活,民营景区则要灵活得多,在了解市场需求,及时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方面,更加具有优势。像民营景区的一些特色设施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游客的体验度和认可度,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昆明周边的青龙峡景区,8月中旬景区内的特色玻璃栈道开业,还有景区内即将开业的小火车也是不错的体验项目,这些体验项目提升了游客的体验度,短期内就实现了游客量300%的增长;另外,西游洞的玻璃栈道和水滑道项目等也是景区创新的体验项目,既满足了游客需求,又能增加景区门票外项目收入。国有景区应多借鉴,关键是突出特色和差异性、唯一性,这样才能留住客人的脚步。

诚信如一 完善服务体系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是自媒体时代,信息透明已经无处不在。张立明表示,景区的运营过程中,经营者的诚信守诺是必须的。在云南旅游革命的大语境下,旅游各行各业都在不断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完善自身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对于景区而言也是重中之重!

他说,旅游革命在革不合理低价游的命,在政府有力监管和市场良币驱逐劣币的背景下,如今的市场需求将越来越透明化、个性化、年轻化,旅游景区给予的服务也应该是透明化的,不搞虚假宣传,这是最基本的诚信守诺第一条公约!从协会的层面每年也在不断强化旅游景区行业运营的自律行为,并要求旅游景区协会的会员单位找准景区定位,透明消费。同时,旅游景区的诚信行为还应该体现在:首先,景区门票价格、游览项目、特色表演等各个项目的开放时间、服务内容,必须做到如实公示,如遇到天气原因或者其他原因更改开放时间的,须第一时间进行更改并如实进行公示;其次,旅游景区内的购物、餐饮、表演、娱乐项目等,也要做到明码实价,不能欺客宰客,发生围追兜售,强迫消费等情况,第三,景区的旅游秩序和安全要有足够的保障。同时,对于游客来讲,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是外地游客还是本地游客,消费能力强的游客还是消费相对少的游客,进入到景区的游客都是景区的贵宾,应该一视同仁,做好服务工作,不能有欺生,歧视特殊人群等现象。景区讲解员以及工作人员应履行服务规范,保证服务质量,避免出现投诉等情况。此外,旅游景区运营者需完善景区应急预案,提升舆情、安全等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记者 李文女)